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两会 | 粗放“药占比”将成过去式

时间: 2019-04-30 16:38:57 作者:admin

两会 | 粗放“药占比”将成过去式

2018年机构改革拉开大幕,国家医保局正式成立,“三医联动”进入全新时期。急景流年都一瞬,2019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满足公众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无疑是各界代表关注的民生大事。 

控费调整迫在眉睫

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性问题,提高医药供应和保障效率,各省针对高临床价值品种陆续出台政策:安徽省提出完善医药集中采购机制,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黑龙江省提出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改革,推动抗癌药价格下降;福建省表示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孔大陆此前曾表示,对于普通家庭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昂贵的靶向药、抗癌药等开销会让他们陷入因病致贫、返贫的困境。“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仅会简化医保报销流程,也将减轻百姓就医负担。”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与此同时,临床用药规范性升级便成为亟待解决的医改重点。事实上,医保控费、合理用药无可厚非,以往通过“药占比”指标监管也立竿见影,有力限制了医保基金快速增加,不过,仅靠指标控制治标不治本,过于简单粗暴也引发业内颇多争议。

“药占比”政策的设计初衷,旨在降低医药费负担,实行药品集中招标、药品零加成、药品“两票制”等行政管控措施,但在“以药补医”利益机制无法完全斩断的情况下,药品费用降低的同时,医疗耗材和诊疗等费用上涨并未直接带来总医疗费用下降。

此前,行业曾乐观预测粗放式“药占比”费用约束机制将会在两会之后发生重大改革,目前来看这种猜测并非没有道理。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临床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使用中选药品的指导和监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控制、“药占比”和医疗机构用药品种规格数量要求等为由,影响中选药品的合理使用与供应保障。

显然,单一模式的控费制度调整迫在眉睫。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赖诗卿表示,医保支付方式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制度改革正在走向精细化,医保必将从后付制转变为预付制、包干制,并在总额预付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合理用药渐进改革

任何政策出台绝非一蹴而就,“药占比”政策早已开始松动,既往已有多类药品不占“药占比”的先例:据国家医保局此前发文,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不占“药占比”;辽宁省则发布文件规定2018版国家基药不占“药占比”。

顶层政策逐渐明朗,实践落地则需完善细节。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对记者表示,此前十七种抗癌药物通过国家医保谈判价格大幅下调,药物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得到提升,然而,监管部门虽然陆续发布抗癌药不受“药占比”限制政策,但实际临床应用依然无法短期扭转控费压力,临床治疗无法放开手脚。

在春节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明确指出,将使用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把医务人员每一张处方的合理性和病人用药的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对相关指标进行考核。

随后,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明确把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物使用比例等作为考核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药占比”减少药品使用如今看来的确过于“一刀切”,临床控费压力很容易向患者转嫁。“现实中有不少公立医院在月终或年终,顾忌到‘药占比’必须控制在30%,便不再继续处方药品,这种情况已经直接影响到正常的临床诊疗行为;全新的合理用药考核机制,有助于渐进式转变不合理的临床绩效考核,最终将令全产业链获益。”

——来源:医药经济报2019/2/28

Copyright © 2011-2024 江苏省医药商业协会 版权所有

协会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6号 邮政编码:210008 电话:025-86617746 传真:025-86635395

服务信箱:service@jspca.com.cn 苏ICP备12070188号 技术支持: 微云科技